白露节气如何通过饮食来养生,白露节气能吃些什么养生

 2023-12-18  阅读 374  评论 0

摘要:今天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,本网站分享生活常识、旅游攻略、教育教学、房产楼市等综合信息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“斗指癸为白露,阴气渐重,凌而为露,故名白露。”明天,也就是9月8日,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——白露。白露,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。露,

今天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,本网站分享生活常识、旅游攻略、教育教学、房产楼市等综合信息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“斗指癸为白露,阴气渐重,凌而为露,故名白露。”明天,也就是9月8日,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——白露。

白露,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。

露,是“白露”节气后,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。

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一层棉!

白露过后,天气转凉,此时,是养生的一个重要节点。

白露时节,做好养生事宜,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,可安度秋冬。

白露时节,饮食注意少“瓜”多“豆”

初秋养脾,少吃“瓜”字辈。

正所谓“秋瓜坏肚”,白露后,要少吃“瓜”。

尤其是西瓜、香瓜等寒凉的瓜类,过多食用,会损伤脾胃。

白露过后,天气渐冷,是进补的好时节,此时,一定要注意调养脾胃。

“五谷宜为养,失豆则不良”!

豆类,对人体健康,有诸多好处。

白露过后,不妨多吃点豆类,有助于身体健康。

红豆补心,黄豆补脾,益气。白芸豆补肺,润肺补气、滋阴。

绿豆补肝,排泄体内毒素。黑豆补肾,强身健体。

多用豆类煮粥吃,对于脾胃健康,大有益处。

白露时节,饮“白露茶”

白露节气,是喝茶的好时节,解渴防燥又提神。

此时,喝点草药茶,可养五脏,促健康,秋冬少生病。

——喝青茶,除燥、生津

白露以后,最适合饮青茶。

青茶,介于绿茶(性凉)和红茶(性温)之间的一个品种,属不寒不热的温性茶类。

白露时节,天气转凉,气候干燥,令人口干舌燥,嘴唇干裂。

此时,喝点青茶,可润肤、除燥、生津、润肺、清热、凉血,十分有利于秋季健康。——喝玉参茶,养阴生津,防秋燥

玉参,是养阴生津的良药,质柔而润,被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

白露时节,用其泡水喝水,可清热润肺,养阴熄风,补益五脏,滋养气血,平补而润,兼除风热。

此外,玉参含有维生素A,对改善干裂、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。

白露时节,泡点玉参茶饮,不仅可以养阴生津,亦可对抗皮肤干燥等不适。

——喝谷谷丁红茶,下火消炎

白露过后,“秋燥”严重,易引起上火发炎的情况。

此时,将谷谷丁,采用发酵工艺,炒制成茶,泡水喝,可下火消炎。

谷谷丁,俗称婆婆丁,秋季的药用价值高,发酵后,可降低其寒性。

谷谷丁,有“天然抗生素”、“下火草”之称,去火、消炎,效果尤佳。

秋燥引起的上火发炎、嗓子疼,口腔溃疡、肝火旺,胃热,脾气暴躁等,都可以用谷谷丁泡水来改善,有不错的效果。

白露时节,做好四件事,安度秋冬,少生病

第一件:“润秋燥”——喝热茶

白露过后,秋高气爽,秋燥严重,此时,一定要注意“防秋燥”。

润秋燥,多喝热茶,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。

除了传统茶饮,花草植物茶,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
第二件:“驱秋凉”——热水泡脚

“白露”开始,睡前用热水泡脚,可暖身驱寒,有益健康。

中医认为,足部与全身的脏腑经络,关系都很密切。

自“白露”起,用热水泡脚,有调整脏腑功能、增强体质之效,也有助于睡眠。

泡完脚后,将足心搓至发热,坚持下来,对保养肾气很有帮助。

第三件:“防秋冻”——适添衣

俗话说:“白露身不露,着凉易泻肚”。

从“白露”之后,就不要赤身露体了,不小心就会着凉。

虽然有“春捂秋冻”之说,但是,防秋冻过度,要适当添衣。

白露时节,撤掉凉席,关上窗户,换上长袖衣入睡,将薄棉被备在床头。

注意早晚添加衣被,不能袒胸露背,睡卧不可贪凉,所谓“白露勿露身,早晚要叮咛”正是说明这个道理。在穿衣方面,要注意腹部的保暖,早晚要适时增减衣物。
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此时衣物,也不必加得太多,适当做些耐寒训练,可提高人体抵抗力。

第四件:“莫悲秋”——多倾诉

白露过后,进入仲秋,花草树木开始凋谢,很容易导致人情绪低落,出现“悲秋”“伤秋”之情。

因此,白露过后,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如,多与朋友进行交流、多倾诉,以免心情抑郁。

笑能宣发肺气,调节人体机能,消除疲劳,帮助改善心肺功能。所以,日常笑一笑,不仅有助于调节心情,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。

白露时节,还要防胃病,常按揉

白露时节,正值夏秋交替之际。

此时,很容易犯老胃病,所以,一定要注意防胃病。

白露时节,容易使气虚、气郁的人群,脾胃运化失司,造成枢机不利,胃部出现胀满感等不适症状。

日常不妨多按揉穴位,来调理。

按揉足三里,促消化

位置:膝盖下外侧,约四横指(约3寸),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。

作用: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,包括消化不良、胃胀胃痛。

按揉中脘穴,温胃理气

位置:肚脐向上4寸

作用:养胃、消食导滞、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。

按揉章门穴,除胃痛

位置:在腋中线,第一浮肋前端,屈肘合腋时,肘尖正对的地方。

作用:消化不良,腹痛腹胀。
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麻烦联系删除,谢谢!

Www.517338.coM麻布岗信息网综合在线信息,汇聚城市生活,美食,购物,旅游,房产,交通,家居,财经,教育,健康,娱乐,历史,汽车,生活消费门户网站
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517338.com/a/shehui/190362.html

发表评论:

管理员

  • 内容332661
  • 积分0
  • 金币0
关于我们
麻布岗信息网(www.517338.com)综合在线信息,汇聚城市生活,美食,购物,旅游,房产,交通,家居,财经,教育,健康,娱乐,历史,汽车,生活消费门户网站
联系方式
电话:13524672021
地址:
Email:773537036@qq.com
注册登录
注册帐号
登录帐号

Copyright © 2022 麻布岗信息网 Inc. 【测试站】 保留所有权利。 Powered by www.517338.com

陕ICP备2022013085号

  • 我要关灯
    我要开灯
  • 客户电话
    773537036

    工作时间:8:00-18:00

    客服电话

    13524672021

    电子邮件

    773537036@qq.com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扫码二维码

    获取最新动态

  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