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麻布岗信息网整理发布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
春秋时期,吴王夫差为报父仇,率兵打败越王勾践,越国谋臣文种派人贿赂伯嚭,伯嚭劝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投降,并要求勾践带着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。勾践在吴国期间,忍辱负重,尽心尽力伺候吴王。三年后夫差便把他们释放回了越国。勾践回国后,立志发愤图强,准备复仇。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,消磨了报仇的志气,晚上就枕着兵器,睡在稻草堆上,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,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。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,越国终于兵精粮足,转弱为强。而吴王夫差听信伯嚭的坏话,杀了忠臣伍子胥,国力也越来越弱。勾践经过两次攻打,终于将吴国打败,夫差派人求和,勾践没有答应,于是战败后的夫差只能拔剑自刎了。
勾践经过卧薪尝胆,最终雪耻灭吴,然而历史上真有“卧薪和尝胆”这回事吗?
《左传》中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时的事,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,《国语》中的《吴语》和《越语》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,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,但没提到卧薪的事情。
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,信中发挥想像,戏说孙权“卧薪尝胆”。到南宋时期,吕祖谦在《左氏传说》中,谈到吴王夫差“坐薪尝胆”。明朝《春秋列国论》中说:夫差为报父仇,卧薪尝胆激励自己。这些相关史料都证实,卧薪尝胆与勾践并不相关。但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明末梁鱼的《浣溪沙》剧本,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、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。
《吴越春秋》中记载:“尝胆”是嘴体味苦滋味,“卧薪”则是“目卧则攻之以蓼薪”,不让眼睛闭上睡觉。所以后人把“卧薪”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,是对《吴越春秋》的误解。
麻布岗信息网(www.517338.com)为您分享超实用的生活经验,美食,旅游,教育,历史,游戏,娱乐,数码等知识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客服电话
13524672021
电子邮件
773537036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