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麻布岗信息网整理发布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
知屋漏者在宇下是王充写的东汉时期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”出自王充的《论衡》,全句为: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,知经误者在诸子。意思是:知道这个房子漏水的人,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;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,就是民间的老百姓;知道知道儒家经书之误的,正是读着诸子百家书的学子。
知屋漏者在宇下注释知:知道。漏:漏水。失:失误,错误,缺失。草野:指老百姓。 知屋漏者在宇下赏析王充的话启示着为政者要走出庙堂,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、听取群众的意见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第一个环节就是向群众收集意见和问题。有的干部下基层以后,遇见农民,谈不下去;遇见学生,谈不进去;遇见老干部,给顶了回去。
这反映出来的,不仅是沟通方法问题,更是更深层的作风问题,能反映出干部是否真正了解基层情况,是否按照群众思维思考和办事。
表达了施政应该做到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尊重民意,体恤民生的观点,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。
《论衡》创作背景东汉时代,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,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,掺进了谶纬学说,使儒学变成了“儒术”。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“国宪”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《白虎通义》。王充写作《论衡》一书,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。
《论衡》共八十五篇,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,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(公元88年),被称为“奇书”。
作者介绍王充,字仲任,出生于会稽上虞(今属浙江绍兴)。东汉思想家、文学批评家。
王充出身“细族孤门”,自小聪慧好学,博览群书,擅长辩论。后来离乡到京师洛阳就读于太学,师从班彪。常游洛阳市肆读书,勤学强记,过目成诵,博览百家。为人不贪富贵,不慕高官。曾做过郡功曹、州从事等小官,因政治主张与上司不合而受贬黜。后罢官还家,专意著述。晚年,汉章帝下诏派遣公车征召,不就。汉和帝永元年间,卒于家中。
麻布岗信息网(www.517338.com)为您分享超实用的生活经验,美食,旅游,教育,历史,游戏,娱乐,数码等知识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客服电话
13524672021
电子邮件
773537036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