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麻布岗信息网整理发布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
1、“之”在句子中往往跟在谓语后面做代词,充当宾语;如“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(先秦左丘明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”(译文: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,希望您(君主)考虑谋划这件事。)
2、当“之”后面是表地点的名词时,会用作动词,翻译为“到……去”;如“吾欲之南海”(清朝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)(译文:我想到南海去。)
3、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;如“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(西汉司马迁《鸿门宴》)”(译文: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。)
4、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“的”;如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(魏晋李密《陈情表》)”(译文: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。)
5、宾语前置中的“之”没有具体意义,只起到提宾的作用,可不翻译;如“何厌之有?(先秦左丘明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”(译文: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?)
6、定语后置中的“之”没有具体意义,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,可不翻译;如“蚓无爪牙之利、筋骨之强。(先秦荀子《劝学》)”(译文: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,强健的筋骨。)
7、跟在时间词语后面作为“音节衬词”,不翻译;如“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(明代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)”(译文:时间长了,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。)
麻布岗信息网(www.517338.com)为您分享超实用的生活经验,美食,旅游,教育,历史,游戏,娱乐,数码等知识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客服电话
13524672021
电子邮件
773537036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